查看原文
其他

孩子不好好吃饭,是谁的问题?

胡 慧 怡禾科普 2023-08-22

中国人讲究民以食为天,大人如此,似乎孩子也应该是如此。所以无论是儿保门诊还是网络问诊,家长问得最多的就是:“怎么样让我的孩子多吃点?”


“能吃”在长辈眼中成为了至高无上的褒义词,而吃什么、进食体验、饮食习惯等却因为种种原因退居二线。


“为什么一定要孩子多吃饭?是生长曲线有问题吗?强迫孩子吃饭,问过孩子的感受吗?是真的为了孩子着想,还是为了家长自己安心?”


扪心自问完以上问题后,我们再来分析一下可能造成孩子“没胃口”的原因及其对应的解决思路。


图 源 | ssyer


01 


换位思考

你爱吃不好吃的东西吗?


“没胃口”的可能原因


请大家仔细看看自家孩子的食物,摸着良心问自己,“这饭我能吃得下吗?能连续吃三天吗?”孩子不喜欢吃饭,很可能是因为他没!兴!趣!



解决思路

所以,要让孩子爱吃饭,第一要务就是把食物做得色香味俱全。


但味道好并不等于高盐。对于2岁以下的孩子来说,一般来说,天然食物当中的钠已经足够。


你知道吗?1个麻将牌大小的鲜鲍鱼就已经含钠500毫克了。额外加盐除了增加肾脏负担之外,还会增加成年后发生高血压的风险。况且,加盐并不一定会增加孩子的食欲。


有一段时间,只有我在吃的食物,孩子才肯吃。如果你的孩子也有这种情况,可以在大人的饭菜隔壁,盛放一些没有加盐的菜,既可满足孩子对大人饭菜的好奇,也能避免盐摄入的问题。


除了清蒸和水煮,也可以选择不一样的烹饪方式,例如焖饭、焖面、炒菜、煎饼……这些都可以。另外利用食材搭配,其实也可以释放食材本身的鲜、咸、甜味,例如土豆牛肉打成泥,再加点蔬菜粒、淀粉做成丸子状,其牛肉的鲜味比切片状的牛肉更突出;水果拌无糖酸奶,既可减少糖摄入,也让酸奶更好吃等等。


图 源 | ssyer


02 


相关记忆

吃饭会让孩子觉得开心吗?


“没胃口”的可能原因


一个食物是不是好吃,不光跟色香味有关,还与我们的记忆、情绪体验有关。


小时候,每次出去玩,妈妈都会给我买公仔冰淇淋,于我而言,“公仔冰淇淋”就意味着“开心和放松”,像是建立了一种条件反射。


如果我们习惯在吃饭的时候说教甚至是批评孩子,那么“吃饭”就很容易跟“沮丧”的情绪联系在一起。



解决思路

“妈妈的味道”也不一定真的好吃,但那是一种情怀。所以,让宝宝在吃饭的时候创造愉悦的情绪体验,和把食物做得好吃一样重要。


图 源 | ssyer


03 


理解孩子

他的行为也许并不代表排斥


“没胃口”的可能原因


孩子的味蕾是非常敏感的,对于一点点的味道变化都能够发现(比如新添加进去一丢丢鸡肝,他就用舌头顶出来)


如果孩子吃到某种新食物皱眉头,或者吐出来,那可能也并不是因为讨厌,而是觉得好奇,想观察一下(儿童有个阶段会喜欢用手抓、捏食物,看它流出汁水)


这种行为是在告诉妈妈:“咦,今天的东西有点不一样哦。”



解决思路

有些人天生味蕾就比别人多,可以胜任特殊的工作(例如美食家和品酒师)。可是在这个特长被发掘之前,他们看起来也许就是一群饭渣。


所以,如果你家里有个这不吃那不吃的娃,他可能有美食家的潜质哦。


图 源 | ssyer


04 


有什么提高胃口的方法吗?


看到这里,有些家长觉得很无辜,“我家孩子是真的没胃口!”那么——


对于小宝宝,你可以尝试:

  • 边吃边玩,你喂我一口,我喂你一口;

  • 做一碗肉酱,让宝宝用手指蘸着食物吃。


对于大孩子,你可以尝试:

  • 平时多让他参与做饭的过程,比如,带他去菜市场(妈妈还可以让他帮忙提菜);请他帮忙洗菜(其实就是给几片菜叶子玩玩水);让宝宝翻炒几下锅子里的菜(注意做好保护);

  • 菜上桌的时候,全家人在宝宝面前津津有味地吃,夸奖孩子的手艺好(如果自己都吃不下,就别为难孩子了)。


还有一些话(套)术(路),供大家参考:

  • 启发式:“宝贝,你今天吃饭比妈妈还快哦,你是怎么做到的?”

  • 描述式:“宝贝,妈妈注意到你今天吃饭的时候,没有让小米粒和菜宝宝跑到桌面上哦。”

  • 感谢式:“宝贝,你今天在小沙子回家前(沙漏漏完之前)吃饱饭啦,谢谢你遵守了我们的约定。”

  • 赋能式:“妈妈相信你可以做到。”


05 


共同进餐的重要性


共同进餐的形式,可能是很多家长会忽略的一点。


2011年有一篇meta分析纳入了数项观察性研究[1],发现相比每周与家人共同进餐<3次的儿童和青少年,每周与家人共同进餐≥3次的儿童和青少年更可能有正常的体重、健康的膳食和进食模式,也更少出现进食障碍。


而即使孩子不愿吃东西,也应鼓励他们在大人吃饭时与家人坐一起一段时间(如15-20分钟),这样家长才有机会向孩子示范健康的饮食行为和选择。


但在我们生活中,往往是担心孩子与家长同桌吃饭时注意力不集中,没有按我们的意愿“乖乖地”把饭全部吃完,家长选择提前让孩子单独吃饭,这其实也就失去共同进餐和家长示范的机会。


图 源 | ssyer


06 


改变自己的心态

比改变孩子的行为更重要


1)不要被焦虑淹没


我碰到过一些家长,嘴里说“孩子不吃饭是怕营养不良,影响生长”,可评估后,孩子的生长曲线、智能发育都正常,家长的焦虑却仍然存在,为什么呢?


很多时候,我们想象中的焦虑、恐惧和愤怒,远远超过现实本身。“孩子现在没事儿,以后有问题怎么办?因为太矮了自卑怎么办?万一找不着工作找不着对象怎么办?”


如果不想被焦虑、恐惧和愤怒淹没,我们就需要提升自己的觉察力,需要持续学习。大人的情绪,没理由让孩子替我们消化。


脱离生长曲线的评估,而盲目焦虑孩子吃饭、发育情况都是没必要的(怡禾有一个免费的生长曲线记录工具,可通过扫描下面二维码记录)



2)控制你的“控制欲”


还有一个点,可能很多人第一时间会否认,没有关系,我也希望你不是这样。我希望你不是需要能够“控制”孩子的感觉。


在生活中,万事“不可控”,也许,你需要这样的“控制感”——


现在是控制孩子吃饭,以后想控制孩子上兴趣班,后面还想控制工作、结婚生子……总之,在自己身上不可控的东西,都想在孩子身上重新找到“控制感”。


希望潜意识中有这种思想的父母明白,这种对“控制”的渴望,这种“越界”的快感,更多是为了自己,而不是为了孩子。(关于养育边界,我们也曾推送过《宝宝你还小,不要你觉得,只要我觉得》。)


老年人喂饭,好像找回了当初那种被孩子需要的感觉,似乎自己还没有老去;年轻人喂饭,好像在喂养自己的希望:孩子那么生机勃勃,将来一定会很美好,有机会实现我没能实现的梦想。


需要觉察到的是,我们“喂”的不仅仅是孩子,也是自己。


关于孩子不好好吃饭的话题,今晚我们邀请儿保科熊祯医生为大家进行该话题的视频直播答疑,如有需要可点击文末“阅读原文”。


参考资料

1. Hammons AJ, Fiese BH. Is frequency of shared family meals related to the nutritional health of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? Pediatrics. 2011;127(6):e1565. Epub  2011 May 2.


医学校对:

儿童保健科熊祯医生


胡 慧


广西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,从业14年,擅长辅食添加、生长发育指导、生理性涨奶、堵奶、哺乳疼痛、奶量不足、奶量过多、乳头混淆、自然离乳、母乳喂养等问题。


长按二维码,可咨询医生


阅读原文,参与直播答疑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